三个多月宝宝拉肚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热敷腹部、遵医嘱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三个多月宝宝拉肚子通常由喂养不当、腹部受凉、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哺乳前清洁乳头。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并减少单次喂养量,增加喂养频次至8-10次/日。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肠负担加重。
2、补充水分家长需每2小时给宝宝喂10-15毫升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排尿次数和尿量。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脱水,需立即就医。可购买市售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用温水调配后少量多次喂服。
3、热敷腹部将40℃左右的热水袋用毛巾包裹后轻放于宝宝腹部,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日3-4次。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避免烫伤。配合顺时针按摩脐周,手法需轻柔缓慢,每次按摩5分钟有助于促进肠蠕动恢复。
4、遵医嘱使用药物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需配合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滴剂。家长不可自行购买止泻药给宝宝服用。
5、及时就医若宝宝出现血便、持续呕吐、高热超过38.5℃、精神萎靡或囟门凹陷等表现,需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就医时家长需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变化及伴随症状,携带2小时内新鲜大便样本便于化验。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检查。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和尿量,使用一次性尿布便于观察。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保持室内温度26-28℃,避免对流风直吹腹部。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暂停食用牛奶、豆类等易致敏食物。若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加重,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