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4毫摩尔/升以下,主要目标为1.8毫摩尔/升以下,具体目标需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既往心血管事件史、合并糖尿病、年龄因素、药物耐受性等个体化调整。
1、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直接影响降脂目标。血管超声或冠脉CTA显示斑块不稳定者,需更严格控制在1.4毫摩尔/升以下。斑块稳定性评估需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结合血管内超声。
2、既往心血管事件史:
发生过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急性事件的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推荐终身维持1.4毫摩尔/升以下。这类患者需每3个月监测血脂,同时评估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的必要性。
3、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合并微血管病变时建议强化降脂至1.4毫摩尔/升。需注意二甲双胍可能轻度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时应优先考虑降脂达标而非调整降糖方案。
4、年龄因素:
75岁以上患者需平衡获益与风险,目标可放宽至1.8毫摩尔/升。高龄患者肌肉减少症风险增加,使用高强度他汀时需监测肌酸激酶,必要时换用中低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
5、药物耐受性:
存在他汀不耐受史者可采用间歇给药或替代方案,目标值可阶段性调整。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水溶性他汀更为安全,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
建议每日摄入深海鱼类200克以上补充ω-3脂肪酸,烹饪选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有氧运动选择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强度的快走或游泳,每周5次每次30分钟,避免清晨血压高峰时段运动。自测血压需早晚各一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记录动态变化供医生调整用药。外出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