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很痛流水通常不能自愈,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外耳道炎是常见原因之一,多因挖耳损伤或污水进入耳道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流水或脓性分泌物,可能伴随耳闷或听力下降。需医生清理耳道后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中耳炎多见于感冒后,炎症累及中耳腔引发积液,疼痛呈搏动性,可能伴随发热。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鼓膜穿孔常由外伤或感染导致,除剧烈疼痛外可能出现耳鸣或眩晕。小穿孔可观察自愈,大穿孔需手术修补。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防止进水,不用尖锐物品掏耳。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高热、面瘫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排除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