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内痔出血可能引发贫血、感染和疼痛,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手术治疗。
1、内痔出血的原因
内痔出血通常是由于肛门静脉丛压力增加,导致血管扩张和破裂。常见原因包括长期便秘、久坐、饮食不当(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以及妊娠期间腹压增加。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部分人群天生静脉壁较薄弱,更容易发生内痔。
2、内痔出血的危害
内痔出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长期出血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导致肛门周围炎症或脓肿。内痔脱出时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3、内痔出血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或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症状,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循环。
-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以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术或痔切除术,具体方法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
4、预防与日常护理
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可缓解不适。
内痔出血虽常见,但不可忽视其潜在危害。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预防复发。若出血持续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