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积液是指子宫腔内或子宫周围积聚异常液体的病理现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排卵期积液、子宫内膜炎、宫颈粘连、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积水等原因。
1、排卵期积液女性排卵期可能出现少量生理性积液,与卵泡破裂后液体渗出有关。通常表现为轻微下腹坠胀感,无其他不适症状,无须特殊治疗,1-2天后可自行吸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分泌物变化。
2、子宫内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可导致炎性渗出液积聚,可能与宫腔操作、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发热等。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3、宫颈粘连宫腔手术后或感染导致的宫颈管粘连会阻碍经血排出,形成宫腔积血或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腹痛、闭经等症状。需通过宫腔镜进行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次粘连。
4、子宫内膜癌恶性肿瘤细胞坏死脱落可能引发血性积液,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常伴随不规则阴道出血、消瘦等症状。需通过诊断性刮宫明确病理类型,根据分期选择子宫切除术或放化疗。
5、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炎症导致伞端闭锁时,输卵管分泌液无法排出可逆流至宫腔。典型表现为不孕、慢性盆腔痛,超声显示腊肠样扩张。需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造口术或切除术,严重者需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发现子宫积液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生理性积液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变化,病理性积液需针对性抗感染或手术治疗。日常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禁止自行使用药物或冲洗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