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控制情况。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有冠状动脉狭窄位置、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合并心肌梗死、用药规范性和生活习惯调整。
心肌缺血指心脏供血与需血失衡的病理状态,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轻度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药物控制与生活方式干预,生存期可能与常人接近。冠状动脉严重多支病变者若未及时血运重建,可能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导致猝死风险增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加速病情进展,需严格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指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与再灌注时间密切相关,发病6小时内完成PCI手术可挽救濒死心肌。未接受血运重建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接受规范治疗者。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5%属于高危因素,这类患者需评估植入ICD的必要性。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可能需考虑心脏移植。
心肌缺血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类药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A或运动负荷试验,出现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