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放松训练、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失眠通常由压力过大、作息紊乱、焦虑抑郁、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舒适的床上用品。避免在卧室放置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刺激。必要时可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屏蔽环境噪音。
2、放松训练睡前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或腹式呼吸练习,通过收紧再放松肌肉群缓解躯体紧张。聆听舒缓音乐或进行正念冥想也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温水泡脚或洗热水澡能通过体温调节促进睡意。
3、规律作息固定每天起床和入睡时间,包括周末。白天避免长时间午睡,午休控制在30分钟内。早晨接受充足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生物钟。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建立阅读、听轻音乐等固定的睡前仪式。
4、限制咖啡因摄入下午3点后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少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酒精虽能帮助入睡但会干扰深度睡眠。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以减少夜尿。
5、药物治疗短期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或小剂量曲唑酮、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者。中药酸枣仁汤、归脾丸等也可辅助改善睡眠。
长期失眠患者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疼痛、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潜在疾病。白天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瑜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更适合晚间进行。建立睡眠日记记录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等信息,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情绪低落、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