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下腹痛可能由子宫收缩、感染、宫腔残留、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清宫手术、抗感染治疗、物理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子宫收缩流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这种生理性收缩常表现为阵发性下腹隐痛,类似痛经感,通常持续3-5天逐渐减轻。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
2、感染术后生殖系统防御能力下降,细菌易通过宫颈口上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除持续性下腹痛外,多伴有发热、异常分泌物或异味。需就医进行血常规及妇科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3、宫腔残留妊娠组织物未完全排出时,残留物会刺激子宫引发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大量出血或组织物排出。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少量残留可使用益母草胶囊促进排出,残留较多时需行清宫术。术后需监测出血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4、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手术操作可能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种植,形成病灶导致周期性疼痛。此类疼痛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月经期尤为明显。确诊需结合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抑制内膜生长,或使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降低雌激素水平。
5、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流产后易急性发作,表现为双侧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可能伴有排尿不适。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除规范使用抗生素外,可配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必要时进行盆腔理疗促进炎症吸收。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输卵管积水等并发症。
流产后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搭配菠菜等富含铁食物预防贫血。适当散步促进宫腔积血排出,但避免提重物或高强度运动。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须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6个月内做好避孕措施使子宫内膜充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