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认知能力,严重时可导致器官损伤。贫血通常由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慢性疾病、遗传因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营养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长发育迟缓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不足,影响氧气运输,使组织器官供氧减少。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期,长期缺氧可能造成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滞后。铁缺乏性贫血患儿可能出现肌肉张力低下、运动能力减弱。家长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及时补充含铁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
2、免疫功能下降缺铁会损害淋巴细胞增殖和中性粒细胞功能,增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概率。贫血婴幼儿可能反复发热、腹泻迁延不愈。维生素B12缺乏还会导致粒细胞减少。建议家长注意消毒餐具,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可遵医嘱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药物。
3、认知行为异常脑组织对缺氧敏感,贫血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重度缺铁会影响髓鞘形成,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患儿可能出现易激惹、睡眠障碍等表现。家长需观察婴幼儿对视听刺激的敏感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维生素B12注射液等治疗。
4、心血管系统负担贫血时心脏需代偿性增加输出量,长期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婴幼儿表现为喂养时气促、多汗、心率增快。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这类患儿需限制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严重时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5、消化吸收障碍贫血可继发舌炎、胃黏膜萎缩,加重营养吸收不良。婴幼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异食癖等症状。慢性失血性贫血如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肠出血,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家长避免过早引入普通奶粉,可选择深度水解配方粉,并配合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补铁剂。
预防婴幼儿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铁储备,出生后优先母乳喂养,6月龄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发现贫血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补铁。日常注意饮食均衡,保证维生素C摄入以促进铁吸收,限制过量牛奶摄入以免影响铁代谢。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建议在儿科医师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