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发黄可能由结膜色素沉着、黄疸、药物沉积、老年性黄斑变性、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结膜色素沉着长期紫外线照射或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结膜黑色素沉积,表现为眼白局部淡黄色斑块。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避免揉眼及强光刺激即可。若影响外观可考虑激光治疗,但需由眼科医生评估。
2、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巩膜均匀黄染,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皮肤发黄、尿液深黄。需检测肝功能明确病因,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胆管梗阻需行ERCP取石术。
3、药物沉积长期服用米诺环素胶囊、氯丙嗪片等药物可能引发结膜药物性色素沉着。表现为双眼对称性黄染,停药后多可逐渐消退。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眼底,避免与四环素类药物联用。
4、老年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眼底病变可导致黄斑区脂质沉积,从眼底观察时呈现黄色改变。早期可通过补充叶黄素软胶囊延缓进展,晚期需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或光动力治疗。
5、肝胆疾病肝硬化、胆管癌等疾病引发胆汁淤积时,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导致眼球持续黄染。需结合腹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恶性梗阻需放置胆道支架。
日常需避免酒精摄入过量,规律作息减少肝脏负担,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结膜。出现眼球发黄伴食欲减退、腹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褪黄药物掩盖病情。定期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性黄斑病变,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