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大块可能由外耳道分泌物堆积、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耳道冲洗、耵聍溶解剂滴耳、器械取出、抗感染治疗、手术清除等方式处理。
1、外耳道分泌物堆积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耵聍与脱落皮屑混合后可能形成块状物。长期未清理或清洁方式不当会导致耳屎积聚变硬。日常可用温热生理盐水软化后轻柔清理,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若伴随瘙痒或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2、外耳道狭窄先天性耳道狭窄或外伤后瘢痕形成会阻碍耳屎自然排出。这类患者耳屎容易结成硬块堵塞耳道,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需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出,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耳道成形术改善结构。
3、外耳道炎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炎症时,炎性渗出物与耳屎混合会形成脓性硬块。常伴随耳痛、流脓症状。确诊后需用硼酸酒精清洗耳道,配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使用克霉唑乳膏局部涂抹。
4、耵聍栓塞油性耵聍体质者易形成深褐色硬质耳屎块,完全堵塞耳道会导致传导性耳聋。可在耳鼻喉科进行专业冲洗,顽固性栓塞需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软化。日常建议每3-6个月定期清理,避免自行掏耳造成鼓膜损伤。
5、外耳道异物儿童玩耍时误塞入小玩具或昆虫进入耳道,与耳屎结合形成不规则硬块。可能出现耳鸣、反射性咳嗽等症状。须立即就医用耵聍钩或吸引器取出,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氯霉素滴耳液。家长应避免强行用镊子夹取导致异物深入。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时可用硅胶耳塞防水。油性耳屎体质者可定期使用矿物油软化耵聍。出现耳痛、听力骤降、眩晕等症状时禁止自行掏耳,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游泳爱好者建议每年进行专业耳道检查,预防耵聍栓塞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