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对肝脏、胃肠、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饮酒的危害主要有酒精性肝病、胃炎、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
1、酒精性肝病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早期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进展期可能出现黄疸、腹水。治疗需严格戒酒,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严重者需肝移植。
2、胃炎与溃疡酒精刺激胃黏膜导致充血水肿,长期饮酒易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典型症状包括上腹痛、反酸、黑便。治疗需戒酒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3、高血压酒精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长期每日饮酒超过25克酒精可能引发顽固性高血压,增加脑卒中风险。控制需限制饮酒量,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
4、神经损害酒精具有神经毒性,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维生素B1缺乏引发韦尼克脑病,表现为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性酒精中毒可造成认知功能下降、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补充维生素B1注射液,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5、癌症风险酒精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饮酒与口腔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密切相关。乙醛干扰DNA修复,乙醇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共同促进癌变。预防需控制饮酒量,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前适量进食可延缓酒精吸收,避免空腹饮酒。出现肝区疼痛、呕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备孕人群、肝病患者、青少年应严格禁酒,服药期间需咨询医生饮酒禁忌。日常可通过运动、茶饮等健康方式替代饮酒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