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1、食物过敏部分人群食用海鲜、坚果、鸡蛋等食物后可能诱发荨麻疹。这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成为过敏原,导致机体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避免再次接触致敏食物。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荨麻疹。药物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引发变态反应。出现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3、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荨麻疹。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过程中。针对感染源进行抗感染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如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4、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物理性荨麻疹。这类患者应注意避免相关刺激,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症状明显时可使用非索非那定等二代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5、自身免疫异常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可能攻击肥大细胞导致组胺持续释放。这类患者病程较长,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需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尘螨等过敏原积聚。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