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干槽症通常出现在拔牙后2-3天,表现为剧烈疼痛和口腔异味,需及时就医处理。治疗方法包括清创、药物镇痛和局部抗菌处理。干槽症的发生与拔牙后血凝块脱落、细菌感染和创伤愈合不良有关,需通过专业医疗手段干预。
1、干槽症的原因:干槽症主要与拔牙后血凝块脱落有关。血凝块是拔牙后伤口愈合的基础,若血凝块未能正常形成或过早脱落,会导致骨组织暴露,进而引发感染和疼痛。细菌感染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口腔中的细菌可能侵入暴露的骨组织,导致炎症和异味。拔牙过程中创伤过大、术后护理不当、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干槽症的风险。
2、干槽症的治疗方法:清创是治疗干槽症的首要步骤,医生会清除伤口中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物质,促进愈合。药物镇痛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局部抗菌处理可以通过使用抗菌漱口水或局部涂抹抗菌药物来减少感染风险。在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预防干槽症的措施:术后避免用力漱口或吸吮,以免影响血凝块的形成。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清洁口腔。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行为会干扰伤口愈合。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诊。
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就医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愈合。通过了解干槽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护理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确保伤口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