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贫血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摄入不足、慢性疾病、寄生虫感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1、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儿童贫血的重要原因。这类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红细胞寿命缩短。患儿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症状。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血常规和基因检测,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去铁胺注射液、叶酸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营养摄入不足铁元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是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长期挑食、辅食添加不当会导致造血原料不足。建议家长合理安排膳食,多给孩子食用猪肝泥、牛肉末、菠菜等富铁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确诊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
3、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疾病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或导致铁代谢异常。这类贫血患儿除原发病症状外,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家长需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贫血,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4、寄生虫感染钩虫病、鞭虫病等肠道寄生虫会夺取宿主营养并造成肠道慢性失血。患儿可能出现异食癖、腹痛等症状。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赤脚玩耍。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驱虫,并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纠正贫血。
5、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患儿除贫血外还可能伴有出血倾向、反复感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瘀斑、发热应及时就医,需通过骨髓穿刺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
预防儿童贫血需要家长注意科学喂养,保证膳食均衡,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幼儿期每天应摄入适量红肉、动物肝脏等食物。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剂。发现孩子出现面色苍白、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明确贫血类型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孩子饮用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