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性黄疸可通过保肝治疗、病因治疗、退黄治疗、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等方式治疗。肝细胞性黄疸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保肝治疗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保护肝细胞膜结构,促进肝细胞修复。这类药物能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适用于各类肝细胞损伤引起的黄疸。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
2、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特异性干预。病毒性肝炎患者需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病须严格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1注射液。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解毒。
3、退黄治疗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严重黄疸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但需排除感染禁忌。光照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成人患者效果有限。
4、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肝性脑病前期应减少动物蛋白。可配合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纠正负氮平衡,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5、并发症防治腹水患者需使用呋塞米片联合螺内酯片利尿,严重者行腹腔穿刺引流。肝性脑病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精氨酸注射液纠正氨代谢异常。合并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软烂面条等主食,搭配清蒸鱼、豆腐等优质蛋白。严格禁酒及损肝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出现意识改变、呕血、尿量减少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循序渐进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