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结通常指耵聍栓塞,可通过软化清理、器械取出、负压吸引、冲洗法或医生操作等方式处理。耵聍栓塞可能与外耳道狭窄、耵聍分泌过多、炎症刺激、异物存留或清理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耳鸣或耳痛等症状。
1、软化清理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医用橄榄油软化耵聍,每日滴入外耳道2-3次,连续3天后用温水冲洗。适合质地较硬的栓塞,操作时需保持头部倾斜使液体充分接触耵聍。软化后部分耵聍可自行排出,残余物可用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口,但禁止深入耳道以免损伤鼓膜。
2、器械取出医生使用耵聍钩或耳科刮匙直接取出栓塞,适用于位置较浅且质地松软的耵聍。操作需在额镜照明下进行,过程中可能伴随轻微牵拉感。器械取出前需确认无外耳道炎症,若取出时出现疼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该方法对医生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建议自行尝试。
3、负压吸引采用耳科专用吸引器清除已软化的耵聍,吸引压力通常控制在0.02-0.04MPa。适用于儿童或对器械操作敏感者,能减少外耳道机械性刺激。操作前需先检查鼓膜完整性,吸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眩晕感。该方法对油性耵聍效果较好,但需配合前期软化处理。
4、冲洗法使用体温相近的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水柱沿耳道后上壁注入。冲洗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引发眩晕或鼓膜损伤。禁用于鼓膜穿孔、外耳道炎或糖尿病患者。冲洗后需保持耳道干燥,可使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该方法对松软耵聍清除率较高。
5、医生操作顽固性栓塞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在耳内镜下处理,配合显微器械精细操作。适用于合并外耳道畸形、既往耳部手术史或居家处理失败者。医生会根据栓塞性状选择联合处理方案,如先软化后分次取出。操作后可能短期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棉签仅限清洁耳廓。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防水,油性耵聍体质者每3-6个月定期检查。出现耳部不适时及时就诊,切勿强行自行取出深部耵聍。保持外耳道干燥通风,控制慢性中耳炎等基础疾病有助于减少耵聍异常堆积。若取出后仍有耳闷感应复查排除外耳道炎或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