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肾衰竭,需谨慎用药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和利尿剂,合理使用药物并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预防肾衰竭的关键。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大量使用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害肾脏。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肾功能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尤其是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
2、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具有肾毒性,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这些药物通过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或引起肾小管阻塞,导致肾功能衰竭。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利尿剂:长期大量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可能引起血容量不足和肾灌注下降,进而损害肾脏。使用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避免过度利尿。
4、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使用的含碘造影剂可能引起造影剂肾病,尤其是在脱水、糖尿病或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更高。使用前应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保护性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
5、中药及保健品:某些中药如马兜铃酸类药材和保健品可能含有肾毒性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慢性肾损伤。使用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盲目服用。
预防肾衰竭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肾功能。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服用。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已有肾脏疾病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肾损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饮水、均衡饮食和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通过科学用药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肾衰竭的风险,维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