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经常流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可通过规律作息、放松心情调节,必要时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进行周期治疗。
2、子宫肌瘤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可能使宫腔面积增大,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肌瘤压迫静脉丛可能引起非经期出血。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药物可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必要时行肌瘤剔除术。
3、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息肉,表现为经后点滴出血或同房后出血。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在镜下进行息肉摘除,术后需预防复发。
4、宫颈病变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常发生于性生活后。需进行宫颈TCT和HPV检测,根据病变程度选择物理治疗、宫颈锥切等处理方式。
5、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常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必要时输血或补充凝血因子。
日常应注意记录出血时间和特点,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饮食上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若出血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一周,应立即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激素水平等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