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大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医疗干预。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可能与产程延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会导致收缩力减弱,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软。临床常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促进宫缩,严重时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均可导致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时,开放的血窦无法有效闭合,出血量常超过500毫升。需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对于胎盘植入患者可能需使用甲氨蝶呤注射液,必要时实施子宫局部楔形切除术。
3、软产道裂伤急产、巨大儿分娩可能造成宫颈、阴道或会阴严重撕裂伤。裂伤达深层血管时会出现持续性鲜红色出血。需立即缝合修复,深部裂伤需在麻醉下进行,可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辅助止血,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注射针眼渗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抗纤溶,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5、子宫内翻罕见但危急的子宫内翻常因不当牵拉脐带或按压宫底导致。患者出现剧烈腹痛、休克,可见子宫体经宫颈口脱出。需立即手法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复位,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术后使用缩宫素鼻喷雾维持宫缩。
产后出血高危孕妇应提前备血,分娩后需持续监测2小时生命体征。建议产妇分娩后早期哺乳刺激宫缩,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纠正贫血。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避免延误抢救时机。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评估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