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面容是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功能异常导致的面部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黄染、眼周色素沉着等。肝病面容可能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有关,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评估确诊。
肝病面容的典型表现包括面部皮肤失去光泽,呈现灰褐色或古铜色,尤其在颧骨和太阳穴区域更为明显。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可出现巩膜黄染和皮肤黄染,黄疸程度与肝功能损害严重性相关。部分患者伴随毛细血管扩张,在面颊部形成蜘蛛痣,表现为中央红色丘疹周围辐射状细小血管。眼睑和眶周区域常见对称性色素沉着,呈现青灰色或棕褐色斑块。长期肝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嘴唇紫绀、舌质暗红等体征,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血液循环异常有关。
出现肝病面容需警惕肝功能持续损伤,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肝功能、肝炎病毒筛查、肝脏超声或弹性成像检查。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控制总量,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注意观察尿色变深、皮肤瘙痒等胆汁淤积症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