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疼痛的硬结,可能伴有黄色脓点。麦粒肿主要有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类型,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毛囊根部,内麦粒肿位于睑板腺内。
1、外麦粒肿外麦粒肿初期表现为眼睑边缘红肿、压痛,触摸可发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硬结。2-3天后硬结顶端形成黄色脓点,破溃后排出脓液可缓解。常伴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严重时可能引起同侧面部肿胀。发病多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2、内麦粒肿内麦粒肿因睑板腺感染所致,红肿范围较广但脓点不明显。翻转眼睑可见结膜面充血隆起,中心可能透见黄白色脓点。疼痛感较剧烈,可能影响睁眼。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睑板腺囊肿。发病与用眼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相关,早期热敷有助于促进消退。
3、伴随症状麦粒肿常伴随眼睑沉重感、异物感及流泪,部分患者会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化脓期可能出现低热、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儿童患者易因揉眼导致感染扩散,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手部清洁,避免抓挠患处。
4、发展过程病程通常经历红肿期、化脓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红肿期持续1-2天,硬结逐渐增大;化脓期可见脓头形成,约3-5天自行破溃;消退期红肿减轻,硬结逐渐吸收。若一周未愈或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5、鉴别特征需与霰粒肿、睑缘炎等疾病区分。霰粒肿为无痛性硬结且病程缓慢;睑缘炎表现为睑缘充血脱屑而非局限性肿物。麦粒肿的典型特点是急性起病、红肿热痛明显,且病灶与睑缘腺体解剖位置一致。
出现麦粒肿后应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40℃左右热毛巾敷眼10-15分钟,每日3-4次。避免化妆及佩戴隐形眼镜,不可自行挑破脓头。若48小时无改善、红肿扩散或伴有发热,应及时至眼科就诊。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C,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