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道口疼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包皮过长、尿道结石、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手术矫正、排石治疗、抗过敏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道可能引发尿道炎或膀胱炎,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患儿除尿道口疼痛外,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液浑浊等症状。临床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家长需注意患儿会阴部清洁,每日更换内裤并用温水清洗。
2、尿道损伤外力摩擦或异物刺激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常见于剧烈运动后或不当清洁时。表现为排尿时刺痛感,可能伴有轻微出血。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家长应避免孩子穿紧身裤,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减少摩擦。
3、包皮过长未行包皮环切的男童易积聚包皮垢,引发包皮龟头炎并放射至尿道口。特征为包皮红肿、白色分泌物增多。急性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严重者需行包皮环切术。家长应每日帮助孩子上翻包皮清洗,但切忌暴力操作。
4、尿道结石代谢异常或饮水不足可能形成微小结石,通过尿道时产生锐痛。可能伴随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超声检查可确诊,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配合排石颗粒促排。家长要督促孩子每日饮水1000-15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
5、过敏反应接触洗衣剂残留、劣质纸尿裤等致敏物质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尿道口周围皮肤潮红、丘疹。需停用致敏产品,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家长应选用无敏配方洗涤用品,新衣物充分漂洗后再穿着。
日常需保持患儿每日饮水量,2岁以下婴幼儿不少于500毫升,2岁以上儿童不少于1000毫升。选择宽松纯棉内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会阴部。观察排尿频率与尿液性状,出现发热、血尿或持续疼痛超过24小时应立即就医。女童小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男童清洗时需轻柔上翻包皮但不必强行暴露冠状沟。饮食上增加蓝莓、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有助于抑制尿道细菌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