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一般是指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肢体瘫痪。
1、病毒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和肠道复制,随后可能突破血脑屏障攻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毒分为三种血清型,感染后仅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
2、临床表现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瘫痪期特征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少数病例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
3、病理改变病毒选择性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急性期可见神经元坏死和炎性浸润,后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受损神经元无法再生,但存活神经元可通过轴突发芽代偿部分功能。
4、诊断方法粪便病毒分离是金标准,发病1周内阳性率最高。血清学检测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核酸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特性。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有助于定位病变。
5、预防措施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我国采用2剂灭活疫苗加2剂减毒活疫苗的序贯程序。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患者排泄物需消毒处理。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注意饮食卫生。
对于已确诊患儿,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加重瘫痪。恢复期需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使用和功能锻炼。家长需定期随访肌力恢复情况,注意观察有无进行性肌萎缩等后遗症。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目前我国通过疫苗接种已实现本土野病毒株的消除,但仍需维持高水平接种率防范输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