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炎早期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排尿不适和月经异常等征兆。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需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不孕等并发症。
1、下腹疼痛盆腔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胀感,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疼痛多位于耻骨上方,可能伴随腰骶部酸胀。这种疼痛与炎症刺激盆腔腹膜及组织充血有关,需与痛经、肠痉挛等鉴别。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提示需立即抗感染治疗。
2、异常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改变是典型表现,可能出现黄色脓性、灰绿色或带血分泌物,伴有异味。这与病原体感染导致宫颈及子宫内膜炎症反应有关。淋球菌感染常见脓性分泌物,衣原体感染则多为黏液脓性。出现此类症状应避免性生活,及时进行白带常规检查。
3、排尿不适约三成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刺痛,因炎症累及膀胱三角区或尿道所致。严重者可出现血尿,需与尿路感染鉴别。盆腔炎引起的排尿症状多伴随其他盆腔症状,单纯尿路感染通常无下腹痛。建议就诊时同时进行尿常规和妇科检查。
4、月经异常可能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因炎症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修复。部分患者会出现性交后出血,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炎。长期未治疗的盆腔炎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甚至因输卵管粘连引发继发性闭经。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和使用不合格卫生用品。日常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勤换卫生巾。出现症状后需禁止盆浴和游泳,饮食宜清淡并多饮水促进代谢。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等,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慢性炎症。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输卵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