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痛可通过局部冷敷、保持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止痛药、切开引流等方式缓解。耳朵肿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外伤、过敏反应、皮脂腺囊肿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早期耳部肿胀疼痛可采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组织渗出,缓解红肿热痛症状。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不可直接接触耳部皮肤。该方法适用于外伤或蚊虫叮咬导致的急性肿胀。
2、保持清洁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外耳道,清除分泌物和痂皮。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洗后及时擦干耳廓皱褶处。避免用棉签等工具掏耳,防止损伤皮肤屏障。该措施对预防外耳道炎继发感染尤为重要。
3、抗生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治疗细菌性外耳道炎。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化脓性中耳炎可选用环丙沙星滴耳液,但鼓膜穿孔者禁用氨基糖苷类滴耳剂。
4、口服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中度疼痛。剧烈疼痛伴发热可能需联合使用头孢克洛等口服抗生素。儿童患者应按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5、切开引流耳部脓肿形成时需在局麻下行切开引流术,清除脓液后放置引流条。耳廓血肿需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防止软骨膜炎。术后需每日换药,配合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耳部肿痛期间应避免游泳、戴耳机等行为,睡眠时患侧朝上减轻压迫。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出现高热、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日常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控制过敏原接触,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更需警惕耳部感染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