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护理措施等方式治疗。婴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过敏反应、免疫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婴儿肠炎期间需调整饮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停高纤维、高糖食物,改为易消化的米汤、稀粥等。
2、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每袋溶于250毫升温水中,少量多次喂服。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常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
3、药物治疗:细菌性肠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0mg/kg/次,每日2次。病毒性肠炎无需使用抗生素,可服用蒙脱石散1袋/次,每日3次止泻。
4、护理措施: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变化,及时就医。避免带婴儿去人多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5、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奶瓶、餐具需煮沸消毒。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乳头清洁,人工喂养时注意水温适宜。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提高免疫力。
婴儿肠炎恢复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生冷食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