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艾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改善代谢等方式辅助治疗糖尿病,但需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表现为血糖升高、多饮多尿等症状。
1、调节气血: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有助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等,每日艾灸15-20分钟,连续1个月可见效果。
2、改善代谢:艾灸能够刺激胰岛细胞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糖代谢紊乱。研究表明,艾灸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建议每周艾灸3次,持续3个月。
3、缓解症状:艾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常用穴位包括三阴交、太溪等,每日艾灸10-15分钟,连续2周可缓解症状。
4、增强免疫力:艾灸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通过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每日艾灸10分钟,连续1个月可增强免疫力。
5、辅助降糖:艾灸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研究表明,艾灸联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艾灸治疗糖尿病需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低糖、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艾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