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双向情感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压力、生活事件、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进行干预。
1、遗传因素:双向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家族中存在情感障碍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病。针对遗传因素,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并加强早期预防和干预。
2、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双向情感障碍密切相关。这种失衡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极端行为。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片250mg/次,每日2次、丙戊酸钠片500mg/次,每日1次和奥氮平片5mg/次,每日1次,帮助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3、环境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频繁经历应激事件可能诱发双向情感障碍。工作压力、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成为诱因。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辩证行为疗法DBT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压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4、生活事件: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可能触发情感障碍的发作。这些事件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打破原有的情绪平衡。生活事件发生后,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干预非常重要,避免情绪问题进一步恶化。
5、心理创伤: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如虐待、忽视、暴力等,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增加患双向情感障碍的风险。针对心理创伤,心理治疗如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和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F-CBT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创伤记忆,减轻心理负担。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改善情绪。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以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定期与心理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