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血管造影可通过注射造影剂结合X光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形态与功能。该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冠心病、动脉狭窄等心血管疾病。
1、检查准备:检查前需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基础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造影。医生会询问过敏史,尤其是对碘造影剂的过敏情况。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呕吐或误吸。
2、造影剂注射:患者在检查床上平躺,医生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或外周血管。造影剂会随血流分布,使血管在X光下清晰可见。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发热感或轻微不适,属于正常现象。
3、影像采集:造影剂注入后,医生使用X光机实时拍摄心脏和血管的动态影像。患者需保持静止,配合医生的指令进行深呼吸或屏气,以确保影像清晰。整个拍摄过程通常持续10-20分钟。
4、结果分析:影像采集完成后,医生会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及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明确的诊断,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5、术后护理:检查结束后,患者需在观察室休息30-60分钟,监测血压和心率。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避免出血或血肿。术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减少肾脏负担。
心血管造影后,患者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有助于血管健康。适量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穿刺部位肿胀、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