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出现气泡可能与肺大疱、肺气肿或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控制感染、手术切除病灶及呼吸康复训练。
1. 肺大疱是常见病因,由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吸烟、慢性支气管炎或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可诱发。CT检查显示薄壁透亮区,直径超过1cm可确诊。体积较小且无症状者可观察,巨大肺大疱引发气胸时需胸腔镜切除。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肺气肿,表现为肺泡永久性扩张。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为主要诱因,肺功能检查显示气流受限。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沙美特罗可缓解症状,重度患者需进行肺减容手术或氧疗。
3. 先天性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CT可见多房性囊状阴影。继发感染时出现咳嗽、脓痰,需用头孢曲松或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反复感染者建议手术切除,微创胸腔镜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于5%。
肺气泡病变需早诊早治,戒烟和避免粉尘接触可预防病情进展。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气胸发作时需胸腔闭式引流。定期肺功能监测和呼吸肌锻炼能改善预后,术后患者每年应复查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