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康复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来改善骨骼健康,减少并发症风险。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1药物治疗
药物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核心方式之一,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可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通常一周服用一次。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如雷洛昔芬,适合绝经期女性,但需注意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重组甲状旁腺激素如特立帕肽: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以促进骨形成,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用药时需要定期随访,看是否有明显副作用或疗效评估。
2饮食调整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骨质疏松康复起着基础作用。
补充钙质: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的钙,可多食用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芝麻酱和绿叶蔬菜。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可通过适量晒太阳或摄入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和补剂来提升体内水平。
限制不利骨骼健康的食物:避免高盐、高糖以及含氧化物较多的加工食品,以减少钙的流失。
3运动康复
运动对于提高骨骼强度和防止骨量进一步流失非常重要。
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跳舞,有助于刺激骨生长。
抗阻力运动:如使用哑铃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强度,有效支持骨关节。
运动时需注意安全,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防止因骨脆性增加导致运动损伤。
4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对于因骨质疏松导致严重骨折患者,如椎体压缩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使用微创手术方式恢复脊柱形态并减少疼痛。
髋关节置换:针对髋骨骨折患者,通过人工关节替代来恢复行动能力。手术需谨慎决定,必须由专家评估后实施。
骨质疏松严重危害骨骼健康,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预防可大大降低风险。如果已经确诊,应及时咨询骨科医生并配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日常生活中还需注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骨骼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