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肺结核用药可能会引起如肝损伤、消化系统不适及过敏等副作用,但通常可以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将风险降到最低。如有明显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以下详细分析肺结核用药过程中可能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1、肝损伤
常见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负担,尤其是长期使用时。一旦用药引起恶心、食欲不振、黄疸和尿色变深等症状,可能提示肝功能受损。为了降低风险,患者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医生会考虑减量、更换或暂时停药,并可能辅以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或肌苷等进行辅助治疗。
2、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胃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适,这通常与药物的刺激性有关。为减轻症状,可在用药后适量避食刺激性食物或选择饭后用药,并注意保持清淡饮食。若不适症状持续,需咨询医生调整方案或加入缓解消化道症状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等。
3、过敏反应
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可能遇到如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这通常与个体体质相关。为预防严重过敏,建议在用药期内注意观察,一旦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处理。轻度过敏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进行缓解,严重时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4、其他少见副作用
耳鸣或听力下降可能与链霉素有关,视力模糊与乙胺丁醇相关。遇到这些不适,需立即停止相关药物并寻求医生评估。同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液变红正常的利福平副作用或四肢麻木可能与营养物质缺乏导致的神经炎有关,医生通常会推荐补充维生素B6改善神经炎症状。
规范抗结核治疗是肺结核治愈的关键,出现副作用不可自行停药,而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并进行对症处理。保障自身健康,请在治疗中保持定期随访和监测的习惯,共同努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