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老人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身高变矮、驼背、轻微碰撞导致骨折或骨痛,情况严重时需尽快就医。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其早期可能并无明显表现,应重视预防和早期筛查。
1、骨痛尤其是腰背部
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使骨强度减弱,骨小梁结构改变,从而产生持续或间歇性骨痛,特别是腰背部的疼痛最为常见。这种疼痛多为隐隐疼痛,与活动程度关系不大,但可能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过度劳累后加重。建议老人在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时,及时检查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可能。
2、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是骨折风险显著增加。最常发生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髋部以及腕部,这些骨折往往是由轻微的外力或日常活动引起的,比如轻微跌倒或过度弯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多弯腰、跳跃等动作,家中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必要时使用助步器以降低跌倒风险。
3、身高变矮和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后的椎体骨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身高较年轻时降低2厘米以上或驼背加重。无论是老年女性还是男性,如果发现自己身高显著降低,应当高度警惕骨质疏松的影响,这种变化通常与病情加重密切相关。
4、脆弱性骨折后康复缓慢
对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骨折后的恢复可能较为缓慢,且反复骨折的风险较高。这提示老年人在骨折后需加强骨骼保护,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双膦酸盐、补充钙和维生素D,配合适量的负重运动促进骨骼修复。
通过定期骨密度检测、合理饮食补充营养和安全运动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伤害。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结合饮食管理及适量运动,保护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