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力衰竭管理和心律失常控制。
1、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体选择特异性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核心。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可使用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细菌性心肌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部分病例需联合抗真菌或寄生虫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2、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严重病例需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中和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性心肌炎伴心源性休克。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用于难治性病例,需定期监测淋巴细胞亚群。
4、心力衰竭管理:
出现肺淤血症状需使用利尿剂减轻前负荷,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可改善心室重构。严重心功能不全者需静脉用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植入临时起搏器或心室辅助装置。
5、心律失常控制: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胺碘酮静脉注射,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传导阻滞需评估是否植入永久起搏器,反复室速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
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多食用富含辅酶Q10的深海鱼和坚果。运动康复需循序渐进,从床边活动开始,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肌钙蛋白水平。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心悸气促症状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