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肢出血时止血带应结扎在近心端靠近伤口的部位,使用注意事项包括控制压力、记录时间、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等。止血带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神经损伤、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
1、结扎部位:
上肢出血应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结扎,避开关节部位。下肢出血建议在大腿中上1/3处结扎。结扎部位需选择肌肉丰厚处,避开主要神经走行区域。骨骼突出部位不宜结扎,可能造成皮肤压伤。
2、压力控制:
止血带压力以刚好能阻断动脉血流为宜。压力不足无法有效止血,压力过大会损伤血管神经。可通过观察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和出血停止来判断压力是否合适。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压力通常控制在250-300毫米汞柱。
3、时间记录:
必须准确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40-60分钟放松1-2分钟。放松时需用手指压迫出血点。总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否则可能造成不可逆组织损伤。寒冷环境下可适当延长至90分钟。
4、皮肤保护:
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垫敷料,避免直接压迫。布料需平整无皱褶,防止局部压力过大。检查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出现苍白、青紫需立即调整。止血带宽度应大于5厘米,过窄易造成组织损伤。
5、使用禁忌:
儿童、老年人慎用止血带。合并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禁用。肢体离断伤可直接结扎止血。止血带仅作为最后手段,优先尝试直接压迫止血。使用后需尽快送医,途中保持肢体固定。
止血带使用后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注意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出现麻木、无力需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