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不属于大手术范畴。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主要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局部麻醉完成,创伤小且恢复快。
1、手术特点: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通常在导管室进行,切口仅3-5厘米。手术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送入心腔,起搏器埋藏于胸前皮下囊袋中。整个过程约1-2小时,出血量极少,无需开胸或体外循环支持。
2、麻醉方式:
该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患者保持清醒但无痛感。相比全身麻醉的大手术,避免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显著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3、术后恢复:
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5天可出院。伤口护理简单,仅需定期换药。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剧烈运动,2周后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远低于开胸手术3-6个月的恢复周期。
4、适应症明确:
手术主要针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当患者出现晕厥、乏力等严重心脑供血不足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时,起搏器植入成为必要选择。
5、并发症控制:
常见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电极脱位等,发生率低于5%。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穿孔、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罕见。现代技术改进使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死亡率不足0.1%。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术侧手臂过度外展或提重物。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但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运动强度。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