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外出做检查时需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携带相关医疗资料。
1、安全防护:颅脑损伤患者外出时应由专人陪同,避免单独行动。使用轮椅或担架时,需确保固定牢固,防止二次伤害。行走不稳的患者可使用助行器,并选择平坦、无障碍的路线,避免拥挤场所。
2、避免剧烈活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头部晃动,避免剧烈活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患者需保持静止,必要时可使用固定装置。检查结束后,应缓慢起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或跌倒。
3、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呕吐,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吸痰设备。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携带氧气袋以备急用。
4、监测生命体征:外出检查时需携带便携式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检查结束后,需记录生命体征数据,便于医生评估病情变化。
5、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外出检查时应携带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用药记录等。这些资料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同时,需携带患者身份证明和医保卡,以便顺利办理检查手续。
颅脑损伤患者外出检查时,需特别注意饮食护理。建议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汤、鸡蛋羹等,避免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检查前2小时应禁食,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呕吐。运动方面,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促进功能恢复。护理方面,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同时,需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