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像原理、适用场景及检查侧重点。CT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适合快速检查骨骼、肺部等;核磁共振依赖磁场和射频脉冲,对软组织、神经系统分辨率更高。
1、成像原理:
CT采用X射线束旋转扫描人体,通过计算机重建横断面图像,成像速度快,对钙化、出血等密度差异大的组织敏感。核磁共振利用强磁场使体内氢原子共振,接收信号后生成图像,无电离辐射,能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尤其擅长显示肌肉、韧带、脑组织等含水丰富的结构。
2、检查时长:
CT单部位检查通常仅需数分钟,急诊首选。核磁共振单次扫描需15-60分钟,需保持静止,对儿童或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需镇静辅助。
3、适用疾病:
CT优先用于外伤骨折、脑出血、肺栓塞等急症,以及肿瘤分期评估。核磁共振更适用于脑卒中早期诊断、脊髓病变、关节软骨损伤及前列腺癌等软组织病变的精细评估。
4、禁忌差异:
CT孕妇需谨慎,多次检查存在累积辐射风险。核磁共振禁止携带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者进入,造影剂可能引发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风险。
5、费用对比:
CT检查费用一般为500-2000元,设备普及度高。核磁共振单次检查约2000-6000元,高端机型费用更高,部分复杂序列需额外计费。
检查后建议适当饮水促进造影剂代谢,避免剧烈运动。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所有金属物品,佩戴助听器或胰岛素泵需提前告知根据病情需要,两者可互补使用,如CT初步筛查后通过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软组织病变细节。具体选择需结合临床指征、经济条件及医生建议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