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筋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足部矫形、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足底筋膜劳损、足弓结构异常、运动过度、体重负荷、年龄退化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跑跳等高冲击运动,急性期建议使用拐杖分担足部压力。选择软底鞋或足跟垫缓解局部压迫,夜间可穿戴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状态。
2、物理治疗:
冰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次减轻炎症,恢复期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松解粘连组织,超声波可加速筋膜修复,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牵拉训练可增强足底肌群柔韧性。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中药熏洗选用伸筋草、透骨草等活血化瘀药材,外敷膏药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也有辅助效果。
4、足部矫形:
定制生物力学鞋垫矫正扁平足或高弓足,分散足底压力。选择后跟杯型设计的运动鞋,避免穿硬底拖鞋或高跟鞋。日常可进行足底滚球按摩放松筋膜。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超过6个月者可考虑筋膜松解术,关节镜下微创操作创伤较小。合并跟骨骨刺时需行骨赘切除术,术后需配合3个月以上的康复训练。
建议每日温水泡脚后做足底筋膜牵拉:坐位伸直患腿,用手将脚趾向背侧扳拉维持30秒。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避免赤脚行走或穿人字拖。饮食多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结缔组织修复,鲑鱼、奇异果、杏仁等食物具有抗炎作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晨僵超过1小时需排查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