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脚后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或鞋子不合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调整运动方式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带状组织,过度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其发炎。典型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运动后加重。建议减少跑跳运动,进行足底筋膜拉伸,疼痛明显时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2、跟腱炎:
跟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反复跳跃或突然增加运动量易引发炎症。疼痛多位于跟腱下端,活动时加剧。需暂停剧烈运动,采用离心训练强化跟腱,穿戴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
3、跟骨骨刺:
长期足部受力不均可能刺激跟骨形成骨质增生。X光检查可确诊,疼痛呈针刺样且持续存在。建议使用足弓支撑垫分散压力,严重时需体外冲击波治疗。
4、运动损伤:
运动时落地姿势不当或过度训练可能造成跟骨脂肪垫损伤、应力性骨折等急性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和压痛,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排查骨折可能。
5、鞋子不合适:
鞋底过硬、鞋跟支撑不足或鞋码不符会导致足部受力异常。选择有足弓支撑、缓冲性能好的专业运动鞋,避免穿磨损严重的旧鞋运动。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做小腿三头肌和足底筋膜拉伸。体重超标者建议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可尝试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替代跑步。连续休息3天后疼痛未缓解,或出现明显肿胀、淤血时应及时就诊骨科,排除跟骨骨折、滑囊炎等严重情况。夜间使用足部支具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有助于缓解晨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