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11毫米属于正常范围。子宫内膜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主要受激素水平、年龄阶段、妊娠状态、病理因素及药物影响。
1、激素水平:
排卵期雌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内膜增厚至8-14毫米均属正常。黄体期孕激素作用下,内膜继续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月经来潮前内膜可达10-16毫米。
2、年龄阶段:
育龄期女性内膜周期性变化明显,绝经后女性内膜通常小于5毫米。青春期少女及围绝经期妇女因激素波动,可能出现暂时性内膜增厚。
3、妊娠状态:
早孕期内膜因蜕膜化改变持续增厚,可达20毫米以上。产后哺乳期因泌乳素抑制,内膜多维持在较薄状态。流产后首次月经前可能出现生理性增厚。
4、病理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常导致局部增厚,多伴有异常出血。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期前内膜可超过15毫米,伴随进行性痛经。内膜增生或癌变时可能出现持续性增厚。
5、药物影响:
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内膜过度增生。促排卵治疗会导致多卵泡发育,使内膜增厚明显。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可能增加内膜病变风险。
建议月经干净后3-5天复查超声,避免经前期检测造成的误差。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亚麻酸有助于内膜健康。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绝经后出血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肥胖女性需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组织产生的额外雌激素对内膜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