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及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腹膜等部位形成异位病灶。这类病灶会随激素周期发生出血,导致局部炎症和粘连。
2、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无法有效清除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可能促进异位内膜存活。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增加7-10倍,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区域异常,影响细胞黏附或血管生成能力。
4、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内膜过度增生,孕激素抵抗则导致异位组织难以萎缩。这类激素失衡常见于月经周期短于27天或经期超过7天的女性。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等手术可能将内膜细胞带至切口或盆腔。人工流产术中宫腔压力骤变也可能促使内膜碎片进入输卵管。
日常需保持规律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调节内分泌。饮食宜多摄入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红肉及反式脂肪摄入。痛经期间可尝试热敷下腹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经血逆流。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育龄期女性出现进行性痛经或不孕时应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