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和定期监测等方式保养。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运动量减少、激素水平变化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保证每日钙摄入量,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阳光照射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
2、运动锻炼: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瑜伽,提高骨骼强度。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代谢。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减肥,体脂过低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减少咖啡因摄入,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4、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片70毫克/周、利塞膦酸钠片35毫克/周,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片60毫克/日。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考虑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20微克/日。
5、定期监测: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了解骨质变化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骨折。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激素者,应加强监测频率。
骨质疏松的保养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结合药物干预和定期监测,全面管理骨骼健康。建议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