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破坏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恢复正常心律。心脏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1、手术原理:心脏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冷冻或激光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到达心脏后进行消融。消融能量选择取决于病灶位置和患者情况。
2、适应症:心脏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心律失常患者,包括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对于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消融术是有效的治疗选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消融才能完全控制心律失常。
3、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评估,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灶位置。术前需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保持空腹状态。医生会详细讲解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4、手术过程:手术在导管室进行,医生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插入导管,在X线引导下到达心脏。使用电生理检查定位异常病灶,选择合适能量进行消融。手术时间通常为1-3小时,术后需卧床休息6-8小时,观察生命体征。
5、术后护理:术后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定期复查心电图。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心脏消融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定期随访,监测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