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接触过敏原、微生物感染、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瘙痒等症状。
一、遗传因素湿疹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湿疹,子女发病概率较高。这类湿疹多表现为特应性皮炎,常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治疗上以保湿修复皮肤屏障为主,可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免疫调节剂。
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会导致屏障功能下降,使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皮肤引发炎症。过度清洁、频繁使用碱性洗剂、环境干燥等因素均可破坏皮肤屏障。这类湿疹需要减少洗澡频率,水温不宜过高,洗后立即涂抹保湿霜,推荐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产品。
三、接触过敏原接触镍合金饰品、染发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接触性湿疹。部分患者对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也会产生皮肤反应。这类湿疹需要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
四、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会加重湿疹炎症反应,表现为渗出、结痂等感染征象。部分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时会出现边缘清晰的环形皮损。这类湿疹需要配合抗菌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酮康唑乳膏等外用抗感染药物。
五、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诱发或加重湿疹。这类患者常伴有搔抓行为,导致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除常规治疗外,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遵医嘱短期使用多塞平等抗焦虑药物。
湿疹患者日常应注意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饮食上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但需注意排查食物过敏。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皮肤感染表现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