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引起眩晕主要与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内淋巴液流动异常、前庭神经信号紊乱、中枢代偿不足等因素有关。
1.耳石脱落耳石颗粒从椭圆囊脱落进入半规管,随头部运动撞击毛细胞,导致错误平衡信号传递。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盐酸氟桂利嗪。
2.内淋巴流动耳石移动干扰内淋巴液正常流动规律,诱发旋转性眩晕。建议避免突然转头,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异丙嗪、茶苯海明等前庭抑制剂。
3.神经信号紊乱异常刺激导致前庭神经核与眼球运动中枢信号冲突,引发视物旋转。可能与头部外伤或慢性中耳炎有关,表现为眼震伴恶心呕吐。
4.中枢代偿障碍部分患者前庭中枢代偿功能不足,眩晕持续时间延长。常见于老年或合并脑血管病变者,需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发作期间应保持头部固定,避免咖啡因摄入,睡眠时垫高头部可减少耳石异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