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定期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功能低下、接触感染源、潜伏病毒激活及院内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线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膦甲酸钠适用于对更昔洛韦耐药的情况。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疗程通常持续2-6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需调整给药方案。
2、免疫调节: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患儿免疫力,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儿,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治疗需配合营养支持,改善基础免疫状态。
3、支持治疗:
针对肝功能损害需保肝治疗,贫血患儿可酌情输血。出现肺炎时给予氧疗和呼吸道管理。惊厥发作需使用抗惊厥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重症患儿尤为重要。
4、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听力筛查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持续至3岁。眼底检查对早产儿尤为重要。生长发育评估应纳入长期随访计划。
5、预防并发症:
及时治疗可降低感音神经性耳聋风险。视网膜病变患儿需眼科干预。神经系统后遗症需早期康复训练。严格手卫生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母乳喂养前应筛查母亲感染状况。
患儿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服用可能经乳汁分泌的药物。居家环境保持通风清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神经发育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疫苗接种需根据免疫状态调整方案,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抚触和被动运动训练。密切观察喂养情况、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