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不一定是早产。胎膜早破可能由感染、胎位异常、宫颈机能不全、多胎妊娠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孕周和临床检查综合判断。
1、感染:生殖道感染可能导致胎膜早破,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发热。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克林霉素。
2、胎位异常:臀位或横位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风险,伴随胎动异常。可通过体位调整或外倒转术改善,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抑制宫缩。
3、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无痛性宫口扩张,常见于孕中期。可进行宫颈环扎术,配合黄体酮等药物保胎治疗。
4、多胎妊娠:子宫过度扩张易引发胎膜早破,多伴随宫高异常。需加强监测,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
发生胎膜早破应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评估胎儿状况和感染指标,根据孕周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