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促进血液循环主要通过热效应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刺激神经反射等机制实现。
1、扩张血管温热刺激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直径增大可减少外周阻力,局部血流量增加约50%,该效应在42℃左右水温时最显著。
2、加速血流水温升高使血液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微循环流速提升,肢体浸泡10分钟可使血流速度提高20-30%。
3、改善黏稠度热水促使汗液蒸发带走水分,血液浓缩得到缓解,同时温度升高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解度增加,全血黏度降低。
4、神经调节皮肤热感受器激活后通过轴突反射引起血管舒张,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导致血管扩张,该效应可持续1-2小时。
建议采用40-42℃水温进行15-20分钟局部浸泡,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泡浴,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水温不超过38℃。